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搜索引擎成為外界獲悉定向信息的最重要渠道。據統計,在地震發(fā)生后的短短兩個小時內,百度的相關關鍵詞檢索次數達近千萬次,利用搜索引擎獲取地震的最新消息成為網民的首選方式。
搜索引擎雙寡頭百度和谷歌在此次地震災害中表現不俗,而且各具特色。百度幾次更換其首頁Logo,谷歌借助地圖優(yōu)勢推出了地震形勢圖和尋親搜索引擎平臺。然而,不同的做法也映射出兩家在對待突發(fā)性事件時的不同策略。
谷歌推產品 百度重連通
延續(xù)Google全球的戰(zhàn)略,谷歌在華的戰(zhàn)略已然首重產品,一步一步攻城略地。相比之下,百度更注重其產品線的綜合使用。兩種大相徑庭的策略在此次抗震救災中顯露無遺。
5月14日,地震災情發(fā)生兩天后,百度即在其財經頻道專題欄目開設了名為“天佑中華,眾志成城”的地震專題頁面,通過百度首頁的Logo即可訪問。同時,百度在首頁顯眼位置放置了“百度向同業(yè)及全國網民倡議書”的鏈接。百度地震專題頁面上,設置了企業(yè)愛心榜、政府在行動等有關地震信息的欄目,通過貼吧、知道、空間、百度財經等強大產品線的連通性響應抗震救災。
記者了解到,在這次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之后的6分鐘之內,國內第一位網友在百度“地震吧”中公布了這一消息。這也是第一個將地震消息“上網”的渠道。隨即,百度官方做出響應,滾動的圖片和新聞開始24小時播報,百度“地震吧”、“汶川地震吧”成為災后信息不通暢的情況下網上災情信息的聚集地。
而谷歌則采取了更為實質性的策略。5月14日,谷歌緊急調配全球資源,于第一時間將震區(qū)的實時衛(wèi)星圖片提供給抗震指揮部門做賑災部署決策參考。除此之外,谷歌在此次地震災難中的針對性產品——尋親搜索平臺也于5月16日正式上線。
隨即,谷歌的尋親搜索平臺成為網民使用率最高的服務。“谷歌這一次是以小時為單位來做這個項目的。”谷歌中國負責尋親搜索項目的工程師柯化成介紹說,“尋親搜索的原型系統只用了半個小時就開發(fā)出來了,到第一個正式版本做好,只用了短短的20個小時。”
但尋親搜索在短時間內沒有獲得谷歌其他產品線的支持。僅有12日當天夜里緊急啟動的地震形勢圖能在地理位置搜索上與尋親搜索平臺互動。
“與谷歌相比,百度擁有貼吧、知道、空間等豐富的產品線,而且這些產品均可參與對突發(fā)事件的響應。”熟悉谷歌的張先生稱,“谷歌旗下產品線雖豐富,但產品之間的內容關聯性較差。重磅產品生活引擎、地圖等短時間內難以參與到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響應中來,而在線文檔和日歷等功能與社會性新聞事件間隔太遠。”
張先生認為:“在年初的雪災發(fā)生后,谷歌也采取了重推產品的策略,春運交通圖讓業(yè)界記憶憂新。這次地震災害發(fā)生后也是如此。而深諳中國網民使用習慣的百度則在內容互動方面頗有建樹——地震發(fā)生后,百度空間、貼吧和知道等內容交互性很強的產品就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在后續(xù)的推廣上,百度地震專題頁面也特別凸顯了百度各個產品的融合優(yōu)勢,百度貼吧(地震吧、汶川吧、四川吧)、知道、空間等關于地震的內容全部置于整個專題頁面。最新報道則充分發(fā)揮搜索引擎的優(yōu)勢,抓取各大網絡媒體的地震救援信息。
意識到孤軍奮戰(zhàn)會使效果大打折扣,谷歌在隨后也向外界開放了尋親搜索數據庫。5月21日谷歌宣布,包括114、116114和其他網上搜索引擎,都可以使用谷歌的尋親數據庫進行查詢。谷歌表示:“此舉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用戶上傳有關尋親信息,以便進一步完善數據庫。”
坊間分析,大多數門戶類網站、語音查詢中心只能提供單向的、面向客戶的信息檢索,而尋親則對信息回環(huán)、互動和反饋的需求較為迫切。對外開放數據庫,一方面使谷歌數據庫可利用各種形勢的渠道,也加快了數據庫本身的建設。[next]
百度加速
在歷次重大事件中,谷歌的反應速度都是較快的。2008年的春運于1月23日開始,谷歌在6天后即上線了春運交通圖,而且從制作到上線不到24小時。受雪災影響,春運前期國內的交通大面積受阻,谷歌的這一做法獲得了廣泛好評,同時也有力證明了Google本土化的決心和進度,而百度則在這一新聞事件中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然而,此次地震中,谷歌并沒有比百度在時間上取得明顯優(yōu)勢。相反,百度利用其貼吧、空間等Web 2.0產品的互動優(yōu)勢,在此次地震災害的反應時間上表現突出——吸取了年初雪災的經驗和教訓,百度第一時間就在貼吧等頻道的頭條位置放置了有關于地震的最新消息和關于地震的知識。
谷歌這次的反應明顯慢了。由于谷歌遵循盡量不手動更新的原則,設計程序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到14日才推出了谷歌地震圖。后來,谷歌想在首頁推廣這一地圖,但只是曇花一現就撤了下來,將其隱藏在谷歌地圖頻道的頁面。
在地震災情公布后,百度首頁出現改變。5月13日下午2時,一個灰黑色的百度Logo在首頁上線,同時給出“凝聚中國人的力量,從你開始”的醒目入口,點擊這一特殊Logo就會進入百度為此次賑災而開設的專題頁面,其中包括百度社區(qū)中關于地震內容的最新更新,百度知道里的最新問答,以及新聞、交通、求援、捐助等各方面的信息。而谷歌首頁反應相對滯后,在Logo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給出了類似的“關注!汶川地震牽動億萬人心,第一時間追蹤全國最新抗震救災情況”入口。
記者還了解到,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的幾個小時內,百度搜索引擎對地震相關信息抓取明顯提速,提高網絡負載保證了“地震”、“四川”、“汶川”等貼吧承載大流量訪問。
與百度相比,谷歌對于地震災害的反應沒有表現出任何優(yōu)勢,甚至有過激網民表示,“谷歌對于此次中國地震的重視程度不及此前緬甸熱帶風暴”,“考慮到中國業(yè)務對谷歌至關重要,谷歌此次的表現讓人不解”。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國際網站對事件時效的把握往往比國內網站要好。Google全球就曾在卡特里娜颶風災難和美國911事件中表現出眾。在中國,谷歌在此方面也一直領先百度。而此次地震中,谷歌表現則出人意表。
“谷歌在搶新聞上、在突發(fā)事件和人物的搜索上比百度強,但是谷歌的后續(xù)手段好像很欠缺,只要百度一插足進來,很多的流量就會被百度搶走。谷歌有后勁不足的問題。”不愿具名的姜先生如此表示。
谷歌大考
盡管谷歌掌門人李開復宣稱的谷歌本土化讓眾多圈內朋友翹首期待,盡管Google本土化口號喊得很響,但在關鍵詞檢索等最基本的本土化工作方面,由于有了百度作為對比,所以谷歌并不輕松。與天涯合作提升流量、借助迅雷夯實本土化新戰(zhàn)局的基礎等動作,還只是外在工作。
谷歌搜索結果不穩(wěn)定、不準確也有據可查。正望咨詢公司在2007年6月發(fā)布的《搜索質量盲測評估報告》顯示,谷歌在盲測中處于總體優(yōu)勢,百度僅在娛樂搜索方面領先于谷歌。總體來說,用戶對百度和谷歌提供的搜索服務最不滿意的方面分別是:百度將廣告與自然搜索結果混排在一起,而谷歌則是搜索不穩(wěn)定。
盡管第三方公司的搜索報告遭到了質疑,但是李開復還是“很高興看到有第三方數據證實谷歌的業(yè)績”。在數據面前,李開復也信心十足地聲稱“谷歌是目前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了。
然而,卻有業(yè)內人士認為,谷歌在中國市場“中文不及格”,從本土化技術開發(fā)、政府關系到用戶了解上都常常被競爭對手指責。而中文不佳也使谷歌幾乎一直處于被動的見招拆招狀態(tài)。
互聯網人士劉興亮說:“大約在2002、2003年的時候,我很喜歡用Google,但現在主要用百度了,Google只是作為輔助工具而已。這是因為我個人認為百度更符合中國人的習慣。不可否認,Google的技術是很好,但是,技術和用戶體驗、市場份額等并不是線性的關系。另外,Google的快照不能正常使用也是其中因素之一——由于中國互聯網發(fā)展太快,很多網站經常打不開,或者速度很慢,這就使快照顯得非常重要。”
相關閱讀